信息源自 關鍵詞:垃圾處理 http://m.lvsefuzhu.com
近日,廣西壯族自治區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向各市、縣(市、區)政府印發《廣西壯族自治區開展縣域農村生活垃圾統籌治理試點實施方案(2013—2020年)》(以下簡稱《方案》),指導各地完善環衛設施,提高農村生活垃圾的減量化、資源化和無害化處理水平。
《方案》要求,今后廣西農村垃圾處理主要采取“村收鎮運縣處理”、“村收鎮運片區處理”和“就近就地處理”三種模式。各地選取何種模式,將根據距離市縣垃圾處理廠(場)的遠近情況而定。
距離市縣垃圾處理廠(場)20公里范圍內的村莊,主要采取“村收鎮運縣處理”模式,重點加快距離市縣現有垃圾處理廠(場)20公里內的鄉鎮以及主要江河沿線、主要交通干道沿線和景區景點周邊的鄉鎮垃圾中轉站建設,配備必要的轉運車輛及設備。
20公里范圍以外的村莊,則采取“村收鎮運片區處理”和“就近就地處理”模式。“村收鎮運片區處理”,是通過分片區建設垃圾處理廠(場)和垃圾中轉站,讓周邊農村按村收鎮運的方式,把垃圾統一收集轉運至垃圾處理廠(場)處理。
針對廣西農村點多面廣、位置偏遠的特點,農村垃圾“就近就地處理”模式將是農村垃圾處理的主攻方向之一。《方案》指出,各地應因地制宜采取堆肥、發酵、熱解、焚燒和微生物處理、衛生填埋等處理方式,注重成本低、簡單易行、可復制推廣的適用技術和設施建設,建立以就地處理為主的農村垃圾處理機制。
據初步測算,全區鄉鎮片區處理場及垃圾收集轉運設施建設投資約58.5億元,自2013年開始按8年進行建設,每年需投入7.3億元,主要通過爭取中央支持、自治區本級投入、市縣自籌、市場化運作來解決資金需求。全區垃圾集中收運、集中填埋(或焚燒)方式處理生活垃圾的年運營經費約9.05億元,主要由市縣級財政自籌解決。
根據部署,到2015年,廣西基本建成城鄉一體的生活垃圾處理體系、長期穩定的生活垃圾治理資金分擔體系和農村環境衛生管護長效機制,大幅度提升鄉鎮村屯垃圾收集和無害化處理率。